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市总工会助推新就业形态群体成长成才

本报讯(记者 张璐)近年来,海东市总工会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找准服务新就业形态群体切入点、契合点、突破点,坚持“党建+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关心关爱、技能竞赛”,提升维权服务质效,助力新就业形态群体成长成才。

市总工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作为第一要务,结合庆祝“七一”“十一”“五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中国梦·劳动美”“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宣传活动,组建市级劳模工匠一线优秀职工宣讲团,深入六县区快递、家政等企业开展宣传宣讲300余场,加强对新就业形态群体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基层一线、走进职工心间;开辟《榜样的力量》线上宣传报道专栏,对劳模工匠先进个人常态化开展宣传宣讲,组织新就业形态群体参加读书分享、书画摄影、演讲比赛、文艺汇演、法治宣传等活动126场,覆盖职工5000余人,有效提升新就业形态企业和职工的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激发热爱海东、建设海东、服务海东的情怀,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市总工会坚持党的工作部署到哪里,工会组织就建到哪里,工会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对新就业形态群体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摸底排查。落实80%以上工会经费用于基层的服务政策,对未建立工会组织的新就业形态群体进行建会指导和支持。探索推行“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实行“清单制”“台账式”方式,重点在新就业群体中推进建会入会工作。目前,全市建立新就业形态工会38家,发展工会会员51568名,覆盖货运、网络送餐、网约车、护工护理、家政服务、安保、拉面等多个行业和企业,把更多新就业形态群体职工群众吸收进工会组织中来,凝聚在党的周围,不断夯实党在新就业形态群体中的坚实基础。

市总工会聚焦新就业形态群体急难愁盼和利益诉求,实施精准化、分众化、个性化维权服务措施,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关心关爱活动。开展“爱心早餐”活动,首次覆盖全市1719名环卫职工;开展“健康体检”活动,首次覆盖1351名邮递行业职工;开展“暖新保”活动,首次为750名货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等劳动者购买医疗保险;开展“夏令营”活动,首次为50名“两新”组织劳动者子女开展研学活动;首次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以项目为形式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涵盖生活救助、取暖补贴、住房补贴、勤工俭学、法律援助等58项,累计投入资金1358.68万元,惠及16893名困难职工,有效激发新就业形态群体热爱海东、建设海东的劳动热情。

市总工会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市特色产业优势,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展示技艺、提升技能、锤炼技术,在三届青海省家政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来自全省100多家家政公司的1200多名家政人员参加;在四届海东市邮政快递行业职工技能竞赛中,全市3000余名快递员参加。在各类竞赛中,先后有56名职工取得省级技能等级证书,8名职工获得市级技能等级证书。加强特色劳务品牌技能人才评选,首次评选10名家政等特色劳务品牌技能人才。组织新就业形态群体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五小”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发创新创造潜力活力,为交流技术、提升技艺、创新技能搭建平台载体,有效教育引领广大新就业形态群体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海东实践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 2025-03-02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63964.html 1 市总工会助推新就业形态群体成长成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