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海东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序更有为

本报讯(记者 贾丽娜)近年来,海东市不断探索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和党组织建设,确保流动党员管理不断线、服务跟得上、作用发挥好。

海东市以青海党建信息化平台为载体,全面排查登记,按照村有册、乡有账、县有库、市备案的机制,将流动党员纳入基层党组织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针对拉面从业人员多的现状,突破传统党组织组建方式,依托驻外商会、同乡会、行业协会等组织建立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成立拉面行业综合党委,依托拉面行业协会在上海、深圳、苏州等城市设立12个流动党员党支部,通过智慧拉面大数据服务平台,实时掌握流动党员流向及生产经营等信息。为认真落实流动党组织主体责任,建立流动党员“微”党支部,将流动党员纳入网络化管理,采取“1+1”“1+N”模式,组织支委委员、在家党员与流动党员结对联系,定期通报党组织活动、开展互动交流、反馈意见建议,实现党组织与流动党员双向联系沟通。

同时,通过在基层党组织中创新开展“百师千课下基层”活动,将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及时送达基层。截至目前,共组建流动党员教育线上学习群53个,配备线上“辅导员”,运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学习强国、青海党建、海东党建等平台,常态化推送“微党课”、党纪党规等内容8300余份,组织流动党员随时随地学、持续跟进学。利用流动党员农忙、春节等返乡时节,通过“串联”红色资源和共享阵地,打造“红色路线实景课堂”,采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讲党课、返乡交流会等形式,组织流动党员开展现场教学活动,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深入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为流动党员寄送“一封致外出党员的家书、一枚党员徽章、一本流动党员活动证、一份学习计划”的“四个一”大礼包,发挥村“两委”干部、乡村人才、优秀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对联络员督促指导,讲好担当故事,确保“流动不流学”。

在此基础上,海东市建立“五个必访”关怀机制,推动党员干部与流动党员结对帮扶,党组织定期走访流动党员家庭,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子女入学、生病就医等方面的服务,帮助解决具体困难。依托“雨露计划”、“拉面培训基地”等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对发展意愿强且有一定能力的流动党员进行扶持,开展“带薪在岗实训+创业”,帮助提高致富本领,提高流动党员的致富实用技能。针对部分流动党员无创业资金的困难,多渠道想办法,争取省、市融资平台担保,协调农信社等部门,为流动党员创业落实贷款870万元。

海东市通过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等实践活动,督促流动党员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并认领任务,推动在流入地基层治理、为民服务中主动担当作为,培育党员示范店75家,确保流动党员离家不离责、旗帜两地红。建立“四比四带头”作用发挥机制,发挥流动党员见多识广、思维开阔等优势,每年召开1次座谈会,主动征集流动党员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123条,保证流动党员“流而有为”。实施“凤还巢”工程,坚持政策引导回一批、情感召回一批、发展吸引回一批“三个一批”方式,以资金、技术、人才、项目为目标,引导流动党员带领创办企业462家,助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引导流动党员争做在外优秀人才回流“头雁”,充实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力量,进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 2025-03-04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64044.html 1 海东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序更有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