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璐
春日暖阳洒在海东的山川大地,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海东市积极推进各项民生工程,每一步都坚实有力。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宛如一阵强劲东风,为海东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迅速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掀起热烈反响,全市干部群众纷纷聚焦两会,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满怀憧憬。
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综合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具体安排,提出了“四个加力”,即在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四个方面“加力”。“将结合海东实际,在促进消费上,积极探索本地特色消费场景打造;在扩大投资方面,加强项目谋划与储备,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海东建设;在产业发展上,助力本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在改革开放领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海东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发改力量 。”海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民经济与发展规划科干部张懿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这体现了国家对这一群体的关心。”作为工会工作者,市总工会干部尹得寿深感责任重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保障他们的权益刻不容缓。我们要聚焦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的实际需求,创新工作方法,延伸服务触角。”尹得寿介绍,未来总工会将持续开展思想引领、法律宣传、心理关怀、“暖新保”“夏令营”、技能竞赛等特色服务活动,全方位保障新就业形态群体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工会的温暖。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党委副书记刘克萍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深受触动:“聆听报告,我深切体会到两会汇聚的强大发展共识和深厚为民情怀。报告紧扣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主题,精准回应基层重点问题,为乡镇发展指明了方向。”刘克萍表示,甘沟乡将以党建为引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民生实事,用实际行动提升群众获得感,让群众生活更安心、舒心。
甘沟乡李家新村村民安海青去年从山上地质灾害点搬到山下新居,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孩子们上学更近了,老人看病也更便捷。如今,新村里一片新气象,日子充满希望。”安海青表示,两会的民生关怀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内心格外踏实。“我坚信,有好政策的支持,老百姓的日子定会越过越红火!”
乐都区马厂乡那家庄村脱贫户吴福云回忆往昔,感慨万千:“曾经在山里,日子艰难。破旧的房屋在雨中摇摇欲坠,每一滴雨水都似砸在心头,满是对房屋坍塌的恐惧。孩子上学,要在蜿蜒的山路上奔波许久,漫长的求学路让人心疼。”
过去的艰辛,是吴福云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如今,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孩子能在附近设施完备的学校读书,学校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谈及当下,吴福云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这次两会提出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我坚信孩子的教育资源会越来越好,往后的日子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吴福云质朴的话语,满含对当下生活的感恩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两会报告中关于就业创业扶持的内容,让我看到了生活的曙光,心里满是振奋!”一直渴望稳定工作、改善家人生活的李建荣,家住乐都区圆梦居小区,此前因缺乏专业技能和就业渠道而四处碰壁。“我打算去乡上成立的村企参加技能培训,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李建荣目光坚定,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两会的政策如同“定心丸”,让他有了拼搏的底气,他将紧紧抓住机遇,努力提升自我,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在全国两会精神的指引下,海东市干部群众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和务实的作风,投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新海东而努力拼搏,共同谱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