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下一篇

富硒牦牛养殖托起群众增收梦

□本报记者 孟霞 张清萍 摄影报道

初春时节,温暖的阳光洒在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黄鼠湾村的田野上,人们穿梭其间忙着备耕春播。坐落在山坳坳里的富硒牦牛产业示范园区则在春日的暖阳下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站在高处望去,一排排高标准牦牛养殖棚圈整齐排列,饲料库房、堆粪场、打料场布局合理,规划有序。穿梭在园区内,道路干净整洁,膘肥体壮的牦牛正怡然自得地吃着草料,一股混合着牛粪味的高原牧场味扑面而来。

平安区享有“中国高原净土富硒区”“高原硒都”等美誉,富硒牦牛产业示范园区所在的黄鼠湾村海拔2680米,土壤硒浓度适中,且伴生有锌、锶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示范园区依托黄鼠湾村的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富硒资源和山区资源,通过舍饲喂养、科学补饲,实现富硒牦牛规模化养殖。

早上7点起床,拉料、拌料、喂牛,下午粉碎第二天喂牛所需的草料,给牛饮水,这是养殖户候生红的一天。记者见到候生红时已经是下午2点,他正完成上午的工作准备回屋吃午饭。

今年50岁的候生红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人,由于海晏县海拔高,气候寒冷,牦牛体重上不去影响出栏,因此有着20多年养殖经验的候生红于2024年10月进驻牦牛产业园,并以每月4000元的工资雇用了两个有养殖经验的同乡人进行牦牛养殖。

“我租了三个棚圈,现在的500头牦牛都是从四川阿坝红原牦牛交易市场买来的,买的时候平均每头牦牛250斤左右,我这边用饲料养殖6个月,待体重达到约400斤就可以出栏。”候生红说。

据候生红介绍,牦牛所吃的饲草是专为牦牛量身打造的,饲草里除了玉米、燕麦、豆粕等饲草外,还配有青稞酒酿造产生的酒糟,牦牛爱吃,也能保证牦牛肉质更鲜嫩。

当谈到销路问题时,侯生红说:“我和四川一个屠宰厂的老板已经打过16年的交道了,今年的这一批牛还打算跟他合作。”今年4月份,侯生红的500头牦牛将乘着双层挂车,经过24小时的长途运输,抵达“天府之国”四川省成都市,在经过屠宰加工后销往四川省各大零售店、火锅店。

另一侧的棚圈旁,来自西宁市湟中区汉东回族乡后窑村的徐有强正在为自家棚圈焊接牦牛进食栏的挡板,一旁徐有强三岁的孩子在玩耍。“老家条件艰苦,交通不便,我们养殖牦牛特别不方便,现在到了这边,交通、用电用水各方面都非常便利。”徐有强说。自2023年11月进入牦牛产业园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徐有强承包的两个棚圈已经出栏了200余头牦牛,目前养殖的170头牦牛预计4月份陆续出栏。

经过了解,徐有强的牦牛也是从四川阿坝红原牦牛交易市场买来的,红原牦牛交易市场交易秩序规范,价格公开透明,为徐有强、候生红这样的养殖户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们自己雇车去四川阿坝红原市场以较低的价格买一些牦牛,然后经过6个多月的饲料养殖,再卖往四川,销路也不用愁。”徐有强说。

但徐有强的销售方式和侯生红不同,徐有强的牦牛都是通过运营商青海华丰高原富硒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来销售的,该公司对接好屠宰场、经销商或牛经纪人,然后联系示范园内需要买卖牦牛的租户进行统一销售。

“通过公司联系买卖经纪人统一销售,解决了我们这些养殖户的销路问题,同时价格也比我们自己卖得高。”徐有强说。

“牛肉本身就很好吃,搭配享誉全球的川菜烹饪技艺,更是锦上添花,四川人喜欢吃火锅,川味小碗菜等,我们青藏高原又是生产牦牛的胜地,因此我们园区内80%的牦牛都是运往四川的。”青海华丰高原富硒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据了解,示范园区内现有高标准牦牛养殖棚圈66栋,可同时容纳1万头牦牛的养殖,园区内配套设施齐全,机械化程度较高。目前园区已对接养殖户62家,签订入园协议26家,对接第三方企业3家,签订入园协议2家,饲草料供应企业6家,涉农银行2家,涉农保险1家,精深加工企业2家,签约兽医防疫企业1家。现存栏牦牛3850头,其中企业存栏178头,养殖户存栏3672头。

自2023年投入运行以来,富硒牦牛产业示范园区通过土地流转、饲草种植加工、入园养殖、灵活就业、利润分红等模式充分带动了周边农户创收增收。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像候生红、徐有强一样的养殖户前来发家致富。

富硒高岭上,一幅增收致富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 2025-03-09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64238.html 1 富硒牦牛养殖托起群众增收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