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朵玉雪 石军 摄影报道
春分过后,大地复苏,乡村发展的新号角在春日里吹响。
迎着春日暖阳,记者来到海东市平安区沙沟回族乡树尔湾村的田野上,只见村民们在田间穿梭忙碌,细致地将袋中的有机肥倒入盆中,随后转身投入田野里,再将攥在手里的一把把肥料“甩”进刚开垦过的土地里,来来回回,富有节奏地在田间奏响春耕的激昂乐章。
在这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热闹的不仅是眼前这块地。放眼望去,只见在不远处的另一片土地上,播种机轰鸣,种子在齿轮的转动中播撒,随之激起的尘土不断飞扬在眼前;抢农时、翻田地、农机“体检”……在树尔湾村,这里处处呈现着一幅生机勃勃、人勤春来早的春耕春种图景。
与此同时,树尔湾村委会主任马海祥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贾宝明正带着一份关乎亿万农民福祉、影响国家根基的重磅文件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来到田间地头。
这份文件,如同破晓的曙光,为 “三农” 事业照亮着前行的方向。
“大家往这边集中一下,中央一号文件在近期发布,我们组织大家过来是想给大家讲清楚文件内容,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国家政策,享受惠民福利。”“这里面有各种惠民政策,大家有什么实际困难,都可以根据这里面的政策进行申报解决。”说话的间隙,分散在田野间的村民纷纷向贾宝明集中。
“中央一号文件都讲了些啥?”
“现在都说乡村振兴,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扶持我们种好地,有个好收成就心满意足了。”
“周边村子都在发展牛羊养殖业,政府在这方面有扶持政策吗?”
“希望村里多开展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趣味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我们的生活。”
村民们看着贾宝明手里的文件,都热切询问着相关政策。
在宣讲过程中,马海祥和贾宝明用“家常话”,深入浅出地向大家一一解答村民们提出的问题,之后便详细讲解了一号文件精神中对关于农业生产、乡村治理、医疗保险、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各种补贴政策,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一个个解答了村民心中的疑惑,大伙听得入神,频频点头,不时鼓掌。“党和政府好啊,把我们农民的幸福生活时时刻刻挂在心头,一心一意为我们谋发展。”
在贾宝明看来,走进田间地头、走到农户炕头,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将“文件语”变成“家常话”,农民群众才能真正听得懂、用得上;只有把政策吃透、讲清,才能让村民看清今后的发展方向,才能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一步步把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贾宝明告诉记者,连日来,他们通过入户走访、深入田间地头,利用党群活动日、微信公众号、村微信群等方式开展宣讲,以视频、展板、彩页、电子屏等多形式、多渠道,把党的好政策、好声音通过互动交流、拉家常等方式讲明讲透。“我们既要当好宣讲员,真正让一号文件的春风吹进群众心坎里,更要当好‘施工队长’,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真正把政策带来的新气象落实到群众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贾宝明说。
春日蕴含生机,一号文件在落地的途中也为老百姓带来了无限希望,在这些干部的宣讲下,一幅幅美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土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