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农资下乡进村助春耕

□本报记者 李永兰 通讯员 卓玛

近日,尽管寒风凛冽,气温低至零下五度,但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雄先藏族乡东朋村却洋溢着一股暖流。

在东朋教学点的广场上,东朋村村民和驻村工作队齐聚一堂,翘首以盼地注视着远方。只见一辆辆载满农资的大卡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缓缓驶来,宛如冬日里的一抹亮色,照亮了村民的心。

这些农资是省委办公厅乡村振兴办积极联系青海省供销联社,经过协调和努力争取,在春耕前夕顺利运抵东朋村的。

整整十吨化肥,承载着党和政府对农民的深切关怀,也寄托着东朋村走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这批助力春耕的农资,将中央一号文件保春耕促生产的号召,化作穿透凛冽北风的融融暖意,洒向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十吨化肥的到来,实属不易。当满载尿素、二胺和掺混肥料的卡车缓缓驶入广场时,村民纷纷围拢过来,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感激之情。广场上,随风飘来扛着化肥袋的村民的议论声。

“今年这天冷得反常,化肥价钱眼看着涨,多亏工作队惦记着我们,年年拉来这么多化肥免费领。”村民东智大爷哈着白气,棉帽耳罩上结着细碎的冰晶,但他的眼神里却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这些化肥的到来,无疑为村民节省了一大笔春耕开支,也为他们今年的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这批农资惠及了东朋村所有种粮户,预计为东朋村村民节省春耕开支4万余元。驻村第一书记徐尚斌站在国旗下,望着领完化肥后主动聚集的村民,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翻开笔记本,用朴实的方言向村民们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回答他们关心的问题。

徐尚斌的声音在寒风中回荡,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田。笔记本的边角沾着融化的雪水,晕开的墨迹像是早春解冻的溪流,与雪地上歪歪扭扭的运输车辙辉映如诗,淌向这片即将萌发希望的沃野。

春耕农资的及时送达,不仅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也激发了他们投身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用这些化肥为土地施肥、为作物浇灌,期待着丰收的季节能够如期而至。

--> 2025-03-11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64309.html 1 农资下乡进村助春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