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一宣三促”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本报记者 邓成财

“老人家,最近身体怎么样啊?儿子在外打工收入还稳定不?今天我们来就是要把中央和省委关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这些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送到大伙身边,让党的好政策走进家家户户。”近日,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巴扎村,下乡干部相斐坐在村民家中,与乡亲们唠着家常,认真宣传着政策。

自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启动以来,林川乡紧紧围绕“宣”字发力,以“促”为目标,扎实推进“一宣三促”活动。这些天,宣讲员们穿梭于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用通俗易懂的乡音传递党的声音,把政策红利送到每一位村民手中。

工作人员化身为政策“传声筒”,以拉家常的方式与群众亲切交谈,耐心解答群众对惠民惠农及帮扶政策的疑问。在村民家中,他们详细讲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防电信诈骗、小额信贷助力乡村振兴等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确保村民充分了解自身权益。同时,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为解决群众困难提前做好准备。活动开展以来,全乡累计悬挂横幅20余条、张贴标语140多张、走访农户1200多户。

宣讲过程中,工作组结合春耕备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农民群众提前谋划、抓好生产。他们协助村“两委”摸清全村耕地情况,因地制宜指导群众开展备耕工作,提供技术服务18次。为12个村实施了333.33公顷深翻深松项目,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激发土地活力,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村里有了产业,村民就业机会多了,日子就更有盼头。”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卢红军说道。他扎根家乡,带领村民将特色蔬菜种植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近年来,林川乡紧紧抓住传统产业发展这个关键,依托政策和项目支持,采用机械化种植,打造油菜、蚕豆、马铃薯集中连片覆膜种植基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田增产、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同时,大力发展高原冷凉蔬菜特色种植,带领乡亲们种植甘蓝、罗马生菜、豆秧、苦菊等,今年特色蔬菜种植面积预计达100公顷。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一宣三促”活动的重要内容。林川乡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支部联动、党员带头,利用公众号、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发布用工信息,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借千名干部下乡活动的契机,深入群众开展务工信息摸排、岗位推送及“点对点”输出对接活动,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指导和推荐。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设烹饪、挖掘机、叉车、家政服务等培训班。截至目前,工作组通过乡村两级微信群和村务宣传栏等平台发布务工信息80多条,推送就业信息100余条,3个村开办培训班5个,210名农民工参加学习。

“现在国家政策好,给我们提供了学习技能的平台。我一定认真学,用学到的技能改善生活,感谢村里的好环境和好机会。”参加创业培训的包马村村民王志花开心地说。

工作组在宣讲中央及省委1号文件的同时,积极开展普法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发挥村级调解委员会作用,协同村“两委”班子进行调处,做到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置,维护社会稳定。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摸排并成功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2起。

“多亏了宣讲员和村干部调解,问题解决了,我也更明白邻里和睦的重要性。”巴扎村村民祝某笑着说。

林川乡党委书记朵换角表示,“一宣三促”是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林川乡将持续深化活动成果,聚焦民生领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和“热点难点”问题,细化政策宣传,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就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2025-03-11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64312.html 1 “一宣三促”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