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韩世伟 通讯员 马福龙)近年来,海东市纪委监委加强统筹谋划,紧紧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创新开展“一县区一专项”整治,通过精准发力、靶向施治,不断纠治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持续巩固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成果。
乐都区纪委监委以严明财经纪律破题“一县区一专项”整治,督促区财政部门制定方案、组织人员,细化工作举措、明确时间节点,围绕财政资金使用、项目资金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三个方面17项重点整治内容开展财经纪律专项整治。结合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专项整治,共受理涉及财政资金使用、项目资金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三个方面各类问题线索29件,追缴违规违纪违法资金81.13万元,进一步规范了财经纪律。
平安区纪委监委将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三驾(架)一赌”作为“一县区一专项”整治内容,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精心安排部署,制定印发工作方案,领导干部带头签订抵制“三驾(架)一赌”承诺书,组织各单位开展谈心谈话、集中学习,并把监督检查作为专项整治重要手段,通过集中督查、夜查统一、明察暗访等形式,有效发挥监督检查震慑作用。建立“公安+纪检+市监”联动机制,开展夜查行动14次,排查车辆2500余辆。进一步畅通“三驾(架)一赌”问题线索举报渠道,严格落实问题线索移送机制,督促公安机关及时移送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三驾(架)一赌”领域问题线索,深挖背后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对涉及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纠正一起,严查快办。
互助土族自治县纪委监委通过上下联动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瞄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制发专项整治方案,研究部署专项整治工作,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实事。截至目前,指导督促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排查“三资”管理不规范等两个阶段排查整改问题6类205个,共厘清10个乡镇23个村2351.51万元集体资产计入固定资产账目,完成补登补录工作;挽回村集体经济损失112.448万元,其中,追回违规发放使用的资金78.998万元、租金33.45万元,移交问题线索2件。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把解决征地拆迁领域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有效抓手,督促职能部门开展“拔钉清障”行动,完成2个拆迁片区28户搬迁户的易地搬迁项目,督促城管局及时发放搬迁资金6172万元,并通过发送短信、推送消息、微信公众号公布举报方式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整治内容,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受理群众信访举报,强化执纪办案力度,查处征地拆迁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1条,追回违纪违法款48.283万元,确保征地拆迁依法依规推进。
化隆回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紧盯村级监督中发现的党务村务公开不及时等7类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制定整治方案,明确村级监督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积极推广运行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信息平台,对618名村级操作员展开培训,督促完成党务村务、村集体“三资”等各类公示数据录入,群众访问量达到1.3万余人次,受理群众投诉反映21件,已全部办结答复。开展联动监督30次,发现并督促整改村集体“三资”管理等方面的问题100条。加大办案力度,累计受理处置问题线索6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2人,组织处理18人,通过立案追回并返还群众资金88.03万元,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将惠农项目突出问题作为全县整治重点,以村级互助资金为突破口,深化“巡纪审”联动监督机制,对全县64个行政村互助资金管理运行情况进行全面体检过筛,发现并移送问题线索6件。督促县审计部门对乡镇村级互助协会账目运行情况进行联审,发现并移送问题线索17件。联合组织农业农村部门对全县154个行政村开展全面督查,发现问题线索26件。同时,充分发挥“室组乡”联动办案机制,对相关问题线索快查、快办。集中整治以来,累计受理村级集体资金管理领域问题线索33件,追回各类流失、被侵占集体资金316.75万元,保障互助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