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贾丽娜)近日,记者从海东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海东市紧扣人才强省战略,积极推动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精心谋划十五条创新举措,全力构建具有海东特色与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人才动能与智力支撑。
海东市通过实施高端人才头雁计划,聚焦海东主导产业与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大力支持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高端人才和团队来海东创新创业,对携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落地,且创造显著效益的科研团队,按技术合同交易金额或股权折算金额的20%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可达50万元。实施柔性人才归雁计划,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用人主体采用项目引进、兼职引进、“候鸟式”服务等灵活方式,吸引A、B、C三类高层次人才。实施主导产业人才群雁计划,立足高新轻优产业发展格局,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特色轻工、高原特色生态+现代商贸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生活性配套服务业的“6+N” 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建立《海东市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对企业全职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依学历和职称给予每年3至5万元,为期3年的生活补助。实施高校毕业生雏雁计划,每年组织省内外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对来海东创业的毕业生,给予创业补贴、税收减免等多项优惠政策,全力营造宽松的就业创业环境。
海东从多个维度发力,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通过鼓励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办急需专业,支持共建技能实训基地,助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最高给予30万元经费支持。培育一批产业领军人才,每年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品牌产业中评选产业领军人才,给予每人1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推动产业发展。培育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在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遴选青年拔尖人才,提供3万元资金用于科研等工作,并对突出者在职称评定上给予倾斜。培育一批乡村振兴人才,围绕乡村振兴,每年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为其特色农业项目提供3万元资金支持。在拉面、青绣等特色劳务行业,选拔技能人才,给予1万元奖励。
同时,海东市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对新建的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等给予25万至50万元的经费支持,对获评国家级或省级创新平台的单位,也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面,对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孵化器资质认定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新评定的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给予10万元、5万元奖励 。
为吸引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人才,海东市落实补助政策,为长期服务的人才及配偶提供休假保障,并承担相关费用。在人才安居保障上,为全职引进人才提供首套房政策优惠,并按层次提供人才公寓。在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立高效便捷的人才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全过程跟踪”服务。开辟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项目“绿色通道”,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设立服务专员,提供全流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