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霞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近年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将原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整合为民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一站式办理信访协调对接、矛盾纠纷化解、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援助帮扶、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等群众的各类司法需求。
走进民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宽敞明亮的接待大厅内,群众正有序办理各项业务,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接待每一名来访群众。据民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马麒介绍,民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现设立接待厅、受理厅两个大厅,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诉讼服务、综合服务5个窗口,综合调解室、行业调解室、律师工作室等20个功能室。现有民和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县公安局、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信访局6家常驻单位,诚信法律服务所等5家轮驻单位,各类常驻工作人员31名。
民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成立以来,通过民和县各部门协作配合,共同努力,已实现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民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84件,调处成功983件,调处率为99.9%。其中成功调解小额拖欠案件158起,帮助310名当事人拿回被拖欠劳务工资392.93万元。法律援助服务惠及288名经济困难群众,追回欠款121.6万元……
之所以能如此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离不开民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记者了解到,民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通过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多部门跟进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把各部门调解力量汇聚到一处,形成调处合力。同时,在调解过程中,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全程参与调解工作,确保了矛盾纠纷依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调联动”既能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又有机衔接、紧密配合,调解质量和调解成功率不断提高。
“以前遇到矛盾纠纷,我们不知道找哪个部门,经常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好了,有了这个中心,我们只需要到这里,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一名正在办理业务的群众说。
除了现场调解外,民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针对异地矛盾纠纷当事人因时间冲突、往返调解成本高等原因无法到场调解的情况,设立了“云调解”网络远程调解系统平台,填补了服务空白,补齐了调解功能短板。中心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远程化解矛盾纠纷12件。
“矛盾纠纷调处后,有需要司法确认的,法官工作室及时开展司法确认工作,为调解协议赋予了法律强制执行力。2024年至今,已对121起案件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民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副主任蒋荔说。
在开展调解工作的同时,民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还高度重视普法宣传工作。尤其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劳资纠纷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中心开展了全方位、多频次的普法宣传工作。“我们坚持‘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的工作方针,将调解工作与普法宣传紧密结合。通过这一方式,我们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的发生。”民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调解员魁永霞说。
如今,“有纠纷找调解、有矛盾找中心”已成为民和县群众的共识。而民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也正以更加开放、包容、专业的姿态,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