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海强 通讯员 蒋昊)近日,在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回族乡各村的村头巷尾,安置的几张特殊办公桌格外引人注目。这个被称为“流动办公桌”的基层治理创新举措,正以每月循环覆盖全乡14个行政村的频率,将政务服务精准送到村民家门口。
几张办公桌、几把小板凳,桌前挂上条幅、摆上塑料凳,办公桌旁边“临时救助、低保现场申请办理”“如何做到不上当受骗?”等醒目的大字牌,成为石灰窑乡一处为民服务的简易办公室。别看这里设施虽然简易,工作人员认真办事的热情和便民利民的温馨举措,让前来办理相关业务的群众感到暖心。
随着一张张“流动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石灰窑乡民政、医保等多部门联合组建的服务团队,将高龄认证、低保申请等11项高频业务整合为“移动窗口”。在石灰窑乡宜麻村服务现场,社保干事仅用两分钟就为村民祁奶奶完成了养老认证。针对行动不便群体,服务团队还开通了“绿色通道”主动上门服务。目前,已累计上门办理业务47件,服务覆盖率达100%。
不远处,随着“咔嚓”的快门声此起彼伏,免费摄影区前挤满了笑脸。为解决老年人证件照拍摄难题,乡政府推出“银龄服务”,已为36位老人拍摄证件照和全家福。张爷爷捧着刚打印的照片感慨:“以前去县城拍照要折腾大半天,现在家门口十分钟就能搞定。”
在健康义诊区,医护人员正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同步开展的“法治大礼包”派送活动中,服务团队人员通过方言讲解、图解资料等方式,将惠农政策、防诈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据统计,活动已发放政策手册340余份,解答咨询问题130余个。
随着青海省警官职业学院预备警官志愿服务队的加入,也为基层治理注入专业力量。预备警官们通过案例讲解、发放手册、互动问答等形式,向村民普及电信诈骗、婚姻家庭、土地纠纷等法律知识,帮助村民们提升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