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雨
“每天傍晚推着孙子在楼下遛弯,遗憾的是小区里没有个能疏松筋骨的地方。”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明珠社区翡翠城小区居民李大爷望着空荡荡的小区广场直叹气。和他一样犯愁的,还有隔壁东润国际名苑小区的居民们,在这两个新小区里,“健身器材缺位”成了居民心头的“小疙瘩”。
记者走访发现,作为2023年陆续交房的新小区,这里住着不少“银发陪读团”。其中,翡翠城小区390户常住家庭里,老人带娃的组合占了四五成;而临近树人高级中学高中部、互助县第二中学、彩虹学校分校及一所在建幼儿园等校区的东润国际名苑小区,887户实际住户中,超六成是为了孩子上学从村里搬迁至此的家庭。
在东润国际名苑小区的一处广场上,老人佝偻着背领着孩子席地而坐。这片本该热闹的公共空间,因缺少健身器材,而成为居民眼中的“空白地带”。“小区现在换了物业公司,小区服务和环境都在变好,但就是缺少个健身器材,我们老人想活动一下,也没办法实现。”东润国际小区业主张阿姨的话,戳中了许多人的心。
居民的烦恼很快传到了明珠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统珍的耳朵里。今年5月中旬,她揣着居民手写的需求清单,分别找到两个小区的物业公司负责人问询情况,得到的是“不知道能申请健身器材”的答复。
随后,她回到社区办公室里,对着通讯录挨个打电话。“这事不能等,两个新小区入住率高,健身器材的需求刻不容缓。”王统珍通过互助县文化馆得知,小区健身器材需要向互助县群体指导服务中心申请。辗转多次,王统珍终于联系到该中心相关负责人。
“可以通过物业公司或社区名义申请,作为社区,我们更清楚两个不同小区的居民需求,那就由我们牵头。”王统珍了解了具体申请流程后,决定立刻行动。
王统珍写好申请书,并在草稿纸上画满了两个小区的空地示意图,甚至标注了“建议预留儿童活动区”的小字。
申请提交后,是漫长的等待期。互助县群体指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对全县各社区和各小区的健身器材需求要统筹统计,统一采购分发。针对新小区的器材需求,他们会优先考量老人儿童占比等居民结构、场地条件各方面因素,科学配置器材类型。对新小区入住初期,基础设施配套往往需要“查漏补缺”,既要保证流程规范,也要尽量缩短居民的等待时间。
怕居民着急,王统珍在小区公告栏贴了张“进度条”。王统珍表示,6月10日,得到互助县群体指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反馈,两个小区的器材清单已结合社区提报的“个性化需求”完成细化,采购将聚焦安全性和实用性,预计8月前可完成配送并安装,让居民下楼就能找到锻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