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永兰
干部下乡“一宣三促”活动宛如春日之风,吹进家家户户,吹暖了人们的心窝。自全市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开展以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积极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坚持重心下移、人员下沉、服务下倾,科学谋划制定方案,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统筹安排抽调877名精干力量组成宣讲小组,采取接地气、传乡音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宣讲员们紧紧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重点”讲、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具体”讲、乡村振兴“特别”讲的方式,因地制宜,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炕头会”“庭院讲堂”等多种形式,增强宣讲工作的实效性。
在德恒隆乡卡什代村,驻村工作队联合村党支部,举办了以“拉面暖心叙真情、政策宣讲促发展”为主题的宣讲活动,用实际行动和责任担当做好宣讲工作。
在雄先藏族乡其大吉村射箭赛场,宣讲队巧妙地利用传统活动的吸引力和群众聚集的机会,打破了政策宣传的“生硬感”,让民族传统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在二塘乡红牙合村,中央音乐学院派驻化隆县新时代文艺宣讲师李沛泽演奏的《赛马》《红歌联奏》等经典曲目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一场别开生面的“理论+文艺”宣讲活动,让百姓心头有盼、心底有谱、干劲更足。
截至目前,化隆县共开展“一宣三促”宣讲650余场,受众人数达5万余人。
产业是富民之道。化隆县各宣讲组立足群众需求,广泛征集民情民意,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在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等方面为村两委班子出实招、献良策。
省委办公厅派驻大拉曲村驻村工作队以开展“一宣三促”活动为契机,针对村民反映的农资短缺、种植结构单一等问题,深入田间地头,调研村民需求,协调对接省农业农村厅帮助解决有机肥10吨,减轻农户春耕压力。
在牙什尕镇下多巴二村,省科技厅捐赠价值56万元的化肥、农药、种子等春耕生产和助农急需物资,为农业产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化隆县就业服务局在“一宣三促”活动中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积极开展“春风行动”送温暖、“直播带岗”送岗位、“返岗复工”送福利、“公考学生”送培训、“重点群体”送服务“五送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实现“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转41人,通过安置公岗等形式解决就业25人,向东部地区输送技能人才占比达40%,实现了“稳就业”与“促发展”的双重目标。
化隆县在宣讲活动中聚焦农业发展,在稳定粮油生产面积的基础上,实施全膜栽培技术、化肥农药减量行动、航椒4号示范推广等一批农业技术推广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并预计储备小麦、青稞、油菜、马铃薯等各类良种116.25万公斤,化肥1390吨。化隆县水利局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开设“田间课堂”,对育苗选种、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等农耕重点方面开展培训,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