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一号文件”点燃乡村振兴新希望 2025年03月18日

□本报记者 巴迎桂 通讯员 辛爱浩

“大家听我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从‘补短板’迈向‘全面升级’的新阶段。”春为一岁首,农为百事先。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山乡的广袤大地上回响,田野里又迎来了新一季的耕耘。

“时下正值春耕,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既是对乡村振兴的殷殷期盼,更是对当前春耕工作的详细指导,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近日,在西山乡刘家沟村,村党支部书记吴智中在宣讲中央一号文件时说道。

现场宣讲中,吴智中详细解读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政策内容,为村民送上春天里的第一份“三农”大礼包,也让惠农强农政策的“及时雨”滋润村民的心田。

同时,刘家沟村村两委正在组织农户凭种植面积登记表分批领取地膜,现场采取“对表核亩数—签字按手印—排队领物资”流程,累计发放地膜1448卷。

据吴智中介绍,刘家沟村利用党员积分超市创新推出“地膜回收积分制”,每交50公斤旧地膜换5积分,积分可以用来抵换生活用品。

为了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第一时间宣讲到田间地头,把乡村振兴的希望送到农民心坎上,西山乡精准对接村民的生产劳动和实际需要,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话”,为农民群众“划重点”“提亮点”,引导广大农民用理论学习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西山乡还组建由乡党政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农业专家组成的宣讲团,通过“板凳会”“田间课堂”等沉浸式宣讲模式,深入17个行政村开展多样宣讲91场次,覆盖群众1.1万余人次,结合本地马铃薯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实际案例,用“方言土语”解读政策内涵。

联合互助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技术人员,西山乡开展了“春耕技术服务月”活动,深入田间地头为61户农户提供精准播种指导。统筹调配春耕物资,保障全乡4533.33公顷耕地种子、化肥等需求,确保春耕工作顺利推进。创新开展“农机安全送检下乡”活动,现场检测拖拉机12辆,办理驾驶证审验8人,发放农机补贴政策宣传资料300余份。投资140万元扩建马铃薯加工车间,新增生产设备5台,年加工能力提升至5000吨,带动周边80余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稳妥推进地质灾害搬迁工作,通过“阳光搬迁”政策,首批151户统规统建搬迁自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号角已吹响,击鼓正催征。乘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西山乡在这个春天里播种希望、辛勤耕耘,不负农时不负春,让希望的田野更美好、更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