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雨 摄影报道
清晨7点,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高铁南站旁的客运站里,20辆新能源公交车整齐列队,准备驶向七里花海景区。调度员王永明正逐一检查车辆状况。这位有着十几年工龄的老公交人,从2018年川口至七里寺线路开通时的摸索,到如今3条旅游专线日均输送上千游客,他见证了车轮如何碾出一条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从县城到七里寺,公交只要13元,私家车费用则高出好几倍,42公里路跑1个小时,游客爱坐得很。”王永明擦了擦车窗,回忆起2018年底川口至七里寺线路刚开通时的场景。那时的他还是一名旅游专线的司机,看着乘客从零星几人涨到满座,他心里头比谁都清楚,这旅游专线的开通不仅方便了游客,而且给当地文旅发展添了把火。
“后来,我被调去禹王峡旅游专线,亲眼见证着景区周边中川乡峡口村的农家乐一家家开起来,村民挎着篮子坐公交去景区卖特色小吃,直播带货的年轻人也常来赶早班车。”
如今的民和县,3条旅游专线各有侧重:禹王峡的9辆新能源车沿黄河而行,让游客在静谧中游览丹霞风光;七里花海景区的20辆车实现高铁与景区“零换乘”,远道而来的游客出站即上车;西沟牡丹园的16辆专车,则成了市民周末赏花的首选。新能源公交车穿梭城乡,不仅为景区添了生态底色,更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了寻常事。
民和县“公交+文旅”的融合图景,在海东市并非个例。目前,海东市的15条旅游公交线路如同流动的纽带,串联起山水风光与民俗风情,更串起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在互助土族自治县,2路公交线队长杨应财感受更深。“2013年线路刚开时,卓扎滩还是一片荒地,现在成了景区,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每到周末就挤满人。”他负责的2路车从余家村出发,22公里路程串联起海州国际广场与多个景点,7辆新能源公交车14分钟一班,和5路车一起,每月载着8万人次穿梭在土乡的山水间。“景点跟着线路建,线路围着游客转,这是咱‘公交+文旅’的默契。”
西宁市的许女士带着家人在平安区高铁新区办完事后,本想打车前往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附近商铺经营者热心相劝:“不用打车,打车要20多元,不划算。你们二人坐公交车能直达景区,车速不慢,只要4元。”
这样的便民场景,正是平安区“公交串景、文旅共生”的生动写照。当地5条旅游线路布局精细,形成独特默契。2020年开通的从西宁市海湖新区到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的定制客运线路、2021年开通的洪水泉村村通线路、峡群寺森林公园的公交线路……纯电动公交车驶过之处,既为游客提供便利,更让那些“藏在深闺”的美景有了亮相机会,让文旅融合的故事在城乡间持续延续。
乐都区的卯寨专线和药草台专线,则把这份“亮相”变成了节日的热闹。据司机鲁华丹东主介绍,今年“五一”期间,他每天驾驶着专线车往返于汽车站与卯寨景区之间,23公里路程设27个站,4元票价让游客一路看够河湟风光。“日发8班,从7点跑到17点,乘客里有拍短视频的博主,有带孩子踏青的家庭。”同是司机的徐善元跑药草台线路,两条线路每月2500人次的客流,虽不算多,却让卯寨景区的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此外,乐都还有28辆新能源公交车穿梭于城乡,途经瞿昙寺、柳湾彩陶博物馆等旅游景点,以“公交+文旅”的模式,让更多藏于山水间的文化瑰宝与游客相遇,让旅途更添便捷与韵味。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公交线,更像一条流动的文化传送带,载着民族风情与山水故事穿梭在黄河谷地。2016年开通的3路车,2辆6米新能源公交车30分钟一班,从街子镇出发,经骆驼泉时,常有老人上车为游客讲述撒拉族先民迁徙的故事;到撒拉尔故里站,研学的学生们总会对着车窗上的民族谚语彩绘驻足;抵达文都站,去十世班禅故居的游客在车厢里轻声交流,让迁徙文化与宗教风情自然交融。
2017年的5路车更添红色底蕴,15分钟一班的频次,将红光村西路红军驻地的红色记忆与公伯峡的黄河壮阔串成线。司机常听见乘客讨论“当年红军渡河的路线”,从车窗外划过的景色仿佛也成了历史的回响。
2018年投用的7路车虽然只有1辆新能源公交车,却让孟达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再“藏于深谷”。每到周末,车厢里飘着野菊香,司机总会笑着提醒:“乙赛村的撒拉族馓子配天池水,才是地道风味。”
这三条线路不仅让群众出行成本大降——从街子镇到十世班禅故居公交仅2元,比打车省了近30元;县城到孟达天池公交直达无需绕路——更让撒拉族的刺绣、口弦、宴席曲顺着车轮走向远方。如今,带着剪纸、馓子返程的乘客成了常态,车厢里的笑语,早成了比风景更动人的文化印记。
化隆回族自治县以常规公交线路为纽带,悄然编织起“公交+文旅”的便民网。多条线路串联起城镇与景点,让游客在往返间自然融入当地日常。群科新区的两条城际环线,分别串联起新区风貌与滨河公园、绿洲生态园等景致,方便游客深入感受新区魅力。巴燕镇至群科新区的线路连接两地核心区域,而扎巴镇双格达村到群科新区的线路,会经过安达其哈花海,群科新区至哇加滩村的线路则途经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德吉村,让沿途风光成为旅途惊喜。
在海东,“公交+文旅”从来不是简单的线路叠加。它是王永明调度屏上不断增长的客流数字,是杨应财看着荒地变景区的感慨,是鲁华丹东主方向盘上的河湟风光,是徐善元车窗里掠过的药草台绿意。全市15条公交文旅线路的近200辆新能源公交车,正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让每一处风景都连着民生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