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孟霞)为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立足实际,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目标,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陈规陋习,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
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顽疾,互助县在总结提炼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基础上,制定出台《互助县农村红白事标准参照指导意见(试行)》,重点在宴席规模、亲友随礼、迎娶程序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各村也积极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建立专门的监督员队伍,通过“一约一会一队”工作机制,推动新风良俗深入人心。截至目前,互助县累计婚事新办606例、丧事简办969例、喜事俭办292例,红白理事会介入442例,直接节约开支1066.14万元,婚丧嫁娶平均支出同比下降35%,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移风易俗宣传月活动,互助县以书画展览、戏曲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运用农村大喇叭、条幅、宣传栏、村务公开栏、专题座谈会等方式,解读移风易俗条例、宣讲推进移风易俗改革的重大意义,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破陋习、树新风。同步拓展线上宣传阵地,运用“一台一频一端一微三号”全媒体矩阵活力,精心开设“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等特色专题专栏,推送优质信息600余条,形成“线上引导+线下实践”的立体宣传格局。
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互助县紧扣“我们的节日”“三八”国际妇女节等重要节日节点,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看得见、学得到、评得上”的先进典型,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传递文明正能量。在5月20日,举办集体婚礼,为新人树立了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文明节俭的婚恋观与消费观典范。同时,针对部分群众思想转变较慢的问题,创新推行“一对一”劝导模式,组织包村干部、网格员、驻村工作队、村(社区)干部、红白理事会成员等入户走访,深入村社巷道、农户家中、田间地头,结合家庭实际算清“经济账”“人情账”,开展线下各类宣讲活动950场次,有效引导广大居民自觉践行文明理念,树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