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海东升级多元服务 打造优质舒心养老环境

本报讯(记者 卫正芳)近年来,海东市以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持续在提升服务质效上做“加法”,为老年人打造更优质、更舒心的养老环境,用有温度、见实效的举措,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海东市民政部门着眼医、康、养、护融合发展,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护理人员培训,推行康复理疗、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逐步向康复护理转变。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加快老年人友善医疗机构建设,逐步形成涵盖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在内的多层次、有梯度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12254万元,为全市6万人次老年人开展了医疗康复、心理慰藉、生活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机构签约率为100%。全市11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成功创建为“青海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开设了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其中,10家医院设立了老年医学科。互助土族自治县被命名为第一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全市4家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4.1%,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提升养老质量上,海东市各级民政部门依托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载体,构建“助老餐厅+助餐点+老人订餐”助餐服务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共设置助餐点72个,“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进一步解决了辖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孤寡、独居、空巢老人最现实、最迫切的“一餐热饭”的难题。根据《青海省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星级评定办法》,全市民政部门对建成运营一年以上的养老机构和设施开展星级评定工作,评定二星级以上养老机构9家,二星级以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农村互助幸福院66家;在全省率先出台《海东市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管理办法(试行)》,办法试行两年来,累计落实运营补贴769.5万元,进一步提升了养老服务机构照护服务能力。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周期内,全市完成家庭养老床位建设1349张,居家上门服务4895人次(每位服务对象累计提供不少于30次),均超额完成下达的绩效目标任务,有效提升了全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为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化水平,海东市积极搭建和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信息化服务新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整合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场景数据采集监督,每年累计实现线上派单90万例以上,居家养老服务实现了6县区97个乡镇1587个村全覆盖,通过个人、家庭与养老资源的有效衔接,形成了政府、运营方、老人、子女、服务商等共同参与的养老模式。通过深入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为有需求的老年人配置智能手环(手杖)、智能化安防设备及如厕、助浴、床边护栏、地面防滑等适老化产品,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便捷化、人性化服务。

--> 2025-03-23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64797.html 1 海东升级多元服务 打造优质舒心养老环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