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朵玉雪 通讯员 李海钰)近年来,海东市平安区把移风易俗作为乡风文明建设重点,通过制度引领、宣传引导、典型示范等方式,在倡树孝善新风、抵制婚丧陋习、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等方面出实招、下真劲,着力解决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推动革除陈规陋习,全力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在平安区三合镇,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各村通过乡村大喇叭、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开展多元化“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厚养薄葬”系列主题宣传,并结合当地特色秦腔举办惠民演出,创新编排快板《移风易俗新风尚》、道情表演唱《移风易俗进万家》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文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在平安区古城回族乡总门村,村两委充分明确“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总体原则,与村民代表协商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了婚丧礼俗指导标准。“以前村里办红白事攀比成风,一场婚礼花掉全家人一年的积蓄。自从我们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约定了标准,大家负担轻了,人情味反倒更浓了!”提到红白理事会,村民们都赞不绝口。
乡风文明建设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塑魂工程。近年来,平安区各乡镇、街道持续加强移风易俗宣传工作,将红白理事会作为“助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重要载体,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约束监督作用,并创新工作机制,制定出符合本村实际的《红白理事会章程》《移风易俗婚丧喜庆事宜简办公约》等,推选出由威望较高、乐于为群众服务的乡贤、退休教师、老党员等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乡贤能人的示范作用,带头简办红白事、抵制高价彩礼。
同时,注重宣传引导,通过大喇叭、宣传栏、宣传册等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创新设立近百个党建积分爱心超市,引导村民树立勤俭节约、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切实减少铺张浪费,有效减轻群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