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丽娜
当第一缕晨光温柔地抚过海东市平安区的青石板路,街边的杨柳树还挂着晨露,王婷的酸奶店已亮起暖黄的灯光。案板上新鲜的水果散发着清香,发酵机的嗡鸣声与搅拌酸奶的沙沙声交织,这家藏在三千坊小区背后不足30平方米的小店,承载着她从失业到创业的逆袭故事。
“那时候手机屏幕的光,大概是我人生最灰暗时刻里唯一的亮光。”提起创业契机,王婷停下手中的活儿,回忆起刚失业时的焦灼。
今年年初,刚结束职场生涯的王婷,在刷短视频时偶然看到了河南省郑州市的酸奶创业视频。“投资小、一人即可开店”的字眼像磁石般吸引着她。
在求职屡屡碰壁的两周里,王婷反复观看那条视频,最终下定决心。“与其困在焦虑里,不如赌一把。”为了筹集创业资金,王婷翻出了压箱底的存折,那是她工作多年攒下的全部积蓄。
可面对创业所需的资金缺口,这些钱远远不够。最终,王婷东拼西凑,独自踏上了开往郑州的列车。“刚到郑州那天下着小雨,导航带着我在老城区的巷子里绕了3圈才找到培训地点。”推开工作室的门,操作台边忙碌的身影,让她第一次触摸到了梦想的温度。
在郑州学习的3天时间里,王婷像块海绵疯狂吸收着有关酸奶制作的各种知识。清晨6点她跟着老师熬煮原奶,观察温度计上数字的微妙变化;午后学习调配菌种比例,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不同温度下的发酵状态;深夜对着手机反复练习酸奶的调配技巧,直到发酵状态达到自己最满意的程度。
“课堂上,老师教我们用舌尖感受酸奶的酸度层次,那种绵密醇厚的口感,和我们这里的酸奶完全不同。”王婷比划着当时的场景,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回到平安后,找店面的过程却困难重重。连续一周,王婷几乎跑遍了平安城区所有出租的铺面,不是租金超出预算,就是位置太偏僻。“有次看中的店面年租金要8万元,相当于我全部启动资金。”最终,她将目光投向三千坊小区背后的一处小门面,“虽然位置不显眼,但我相信,只要品质过硬,酒香不怕巷子深。”
回忆起开业首日的情景,让王婷至今难忘。王婷告诉记者,开业当天,寒风卷着沙尘拍打着玻璃,店里前两个小时只来了三位顾客。正当她失落时,放学的学生、散步的居民陆续涌入,80盒酸奶在暮色中售罄。
在王婷的酸奶店内,记者看到操作台被擦得锃亮,墙上挂着手写的“当日现做,绝不隔夜”标语格外醒目。王婷掀开保温盖,浓稠的酸奶如丝绸般缓缓流动。“我们用的是青海本地牦牛乳,先要杀菌3个小时左右,再放到发酵机发酵24小时,然后手工压制15小时,最终5斤牛奶只能做出1斤的干噎酸奶。”
创业初期,王婷表示,不少顾客被店内13.9元的干噎酸奶价格劝退,她就端着试吃杯向消费者耐心讲解:“您看这个酸奶的质地,和工厂流水线生产的完全不一样,我们不添加增稠剂,口感更绵密,奶香在嘴里久久不散。”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顾客被王婷这份匠心精神所打动。
4月初,寒潮来袭的那几天,冷清的店面让王婷突然意识到必须要主动破解被动推销的困局,应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要从短视频下手。
说干就干,王婷开始自学拍摄剪辑,用自拍杆记录着酸奶制作的全过程。“还记得第一次出镜时我紧张得直冒汗,说话都磕巴。”但王婷坚持每天更新,从原奶熬煮到成品展示,每一帧都倾注着她的心血。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婷坚持不懈发布第21条视频后,终于迎来了转机。画面中,她用勺子轻轻舀起的酸奶画面,瞬间获得了同城网友的大量关注和点赞。当天,店里营业额突破2000元,订单从线上线下纷至沓来。如今,店铺日均销量稳定在120盒。王婷的日程表也排得满满当当:早上9点到店准备食材,午后拍摄短视频,深夜等待酸奶压制完成……
夕阳西下,酸奶店的灯光与街边霓虹交相辉映。王婷擦拭着橱窗,看着新到货的椰蓉和草莓,心中已有了新品计划。
从失业迷茫到创业绽放,这家藏在街角的小店,早已超越了普通商铺。不锈钢操作台上深浅不一的划痕,记录着无数个制作酸奶时的清晨;墙上密密麻麻的便签,写满了顾客对新品的期待与建议。这里盛放的不仅是每日现做的醇香酸奶,更是一位创业者用汗水浇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