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语嫣 鲁亚娟
在2024年长沙马拉松赛上,海东籍残疾人运动员赵国存以2小时21分12秒的优异成绩完赛,不仅再度刷新个人最好成绩数据,更荣获中国籍男子第三名的好成绩。这一佳绩,不仅彰显了他在马拉松项目上的卓越实力,更创下了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在此领域的全新历史纪录。
命运也曾击垮一个渴望奔跑的孩子,但赵国存坚韧不拔和不服输的精神在寂寥的深夜中悄然强大,给予命运有力的回击。
赵国存,一位来自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新民乡东湾村的普通农村孩子,在刚满一个月时就被诊断为左胳膊骨髓炎。
面对这样的困境,经过几个月的艰辛治疗,赵国存终于保住了左臂,但遗憾的是,左臂的畸形使得其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
2014年,就读化工专业的赵国存被青海省残疾人联合会选中,成为青海省残疾人专业运动员并开始了系统的训练。
之后,赵国存相继参与了青海省残疾人运动会、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等大型赛事,屡获佳绩。更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他还在东京残奥会上亮相,并在男子马拉松T46级比赛中以2小时33分11秒的优异成绩夺得第五名。
作为青海省残疾人田径运动员中的佼佼者,赵国存荣获了“青海青年五四奖章”。在过去的十年里,他代表青海省和国家参加了众多赛事,斩获无数奖项,为国家和家乡赢得了荣誉。
2024年,赵国存在马拉松领域持续突破自我。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的马拉松赛中,他跑出了2小时23分多的佳绩,创造了中国残疾人马拉松的历史纪录。而在随后湖南省长沙市举办的马拉松赛上,他更是以2小时21分12秒的成绩刷新个人最佳纪录,荣获中国籍男子第三名,这一成绩也刷新了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在马拉松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记者在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见到赵国存时,他结束了一上午的训练,正在去食堂吃饭的路上。常年的室外体育训练使得他皮肤黝黑,真诚的笑容显得格外朴实。
说起如何走上运动员这条路,赵国存说,自己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自从在校运会上展露长跑天赋后,就被教练挖掘进了省队,从此开始了十年的体育之路。
被问到在体育生涯中有没有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赵国存回忆起当年在辽宁省冬训的日子,当时教练让他们进行耐力训练,赵国存挑战自身极限时,体力不支晕倒在地,“当时我记得我跑了105圈,跑到第105圈中间时,我感觉自己眼前越来越黑,最终倒在地上人事不省。”
醒来后,赵国存只觉得浑身疼痛不已,“当时想自己再也不要跑了,这么跑是为了什么呢?”但几天之后,他还是主动恢复了训练,“没办法,还是喜欢,还是放不下,还是喜欢那种奔跑的感觉。”
无独有偶,同样是残疾人田径运动员的伊有花,也因为喜欢奔跑的感觉而走上了体育之路。
伊有花,出生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三庄村一个普通家庭,她和姐姐身患残疾,虽然自幼家境贫寒,但伊有花自小就独立好强,父母外出打工,她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很小就操持家务,让家人觉得特别省心。
村里人都说,这个姑娘从小就跟男孩似的,不怕苦不怕累。也正是这种品质,促使她在以后的学习、训练中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练说,伊有花是全省难得的中长跑好苗子,有时训练量比较大,一天跑下来,伊有花全身肌肉酸疼,实在忍不住的时候会喊上一两声,马上又开始自我调节恢复,准备接下来的训练,其表现出来的咬着牙吃苦拼命的精神和优秀品质,感染着每个人,也激励着所有人。
说起自己的体育之路,伊有花说:“我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证明,只要自强不息、奋勇拼搏,即便身患残疾,一样可以抵达梦想的彼岸!”
2019年8月25日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在天津举行。伊有花代表青海省参加了T20级女子400米预赛,夺得了青海代表团在本届残运会上残运项目的首枚金牌,并刷新了全国纪录,成为青海省参加全国残运会以来在一届残运会上获得奖牌最多、刷新全国纪录次数最多的女运动员。
如今,赵国存和伊有花都在紧张备战年底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两位运动员都期待能在各自的项目中拿到理想的成绩。对他们来说,生命不息,人生唯有奔跑,奔跑的时候,世界都在他们身后,而梦想和未来都在奔跑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