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朵玉雪)今年以来,海东市平安区民政局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靶向发力,全力补齐民生保障短板,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平安区民政局合理认定低收入人口,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作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动态监测、分类处置预警信息,及时主动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线上,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对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预警,核对信息1650人次,发现预警信息247条,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救助;线下,按照预警信息,积极调动各乡镇(街道)民政助理基层工作力量,对各乡镇(街道)的困难群众进行摸底排查,做到“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应救尽救”。
同时,平安区民政局畅通社会救助申请渠道,及时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救助经办能力,开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拓展社会救助咨询和举报方式,社会救助服务热线接到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政策咨询电话30余次,及时解答政策,群众满意度达100%;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中的兜底”和“救急难”的作用,对于“急难型”临时救助采取“先行救助”的方式,并对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以及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给予临时救助,确保困难群众规范化管理和精准化救助。
平安区民政局适度拓展救助范围,依托多元化救助形式,强化政策落实,确保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兜住、兜准、兜牢”。今年,为困难群众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临时救助金惠及4091人,发放救助资金940.8万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反馈的315条未纳入救助保障范围的防返贫监测对象数据,通过调查核实,将符合民政政策救助的46人纳入救助对象范围,分层分类给予保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