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小餐桌”彰显大民生

□本报记者 赵新秋 通讯员 李小英

五月,微风轻拂,海东市乐都区东沙沟公园内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中午时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崭新的餐桌整齐地摆放在公园的一角,配套的座椅早已擦拭得一尘不染,孩子们围坐在一起享用午餐,欢声笑语与公园的鸟鸣声交织成温暖的画面。这看似寻常的场景,却是乐都区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实现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生动写照。

此前,乐都区朝阳小学部分走读生由于家校距离较远,中午放学后,需在东沙沟公园内解决午餐问题。公园内,学生们或席地而坐,或站在石凳旁,就餐位置不足,秩序混乱,用餐体验大打折扣。

乐都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情况。“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乐都区城管局负责人表示。发现问题后,区城管局迅速行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开展实地考察。工作人员充分考虑学生的人流量和用餐需求,结合东沙沟公园的实际布局,精心规划就餐区域。经过紧张的筹备,13张坚固耐用的桌子和26个舒适的座椅被安置在公园内,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温馨的就餐场所。

“以前孩子吃饭像‘打游击’,现在有了固定场所,吃得安心,我们家长也放心多了!”家长李女士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

便民就餐区域的设立,不仅解决了学生就餐难题,也为市民休闲提供了便利。为确保公园环境整洁有序,区城管局同步加大保洁力度,环卫工人每日穿梭于公园各个角落,尤其是在学生就餐时段和市民休闲高峰期,更是增加清理频次,及时清扫垃圾,让公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如今,公园内环境优美,鸟语花香,已然成为学生用餐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这方寸之间的改变,正是乐都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缩影。近年来,乐都区以“绣花功夫”推进民生工程,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解决“上楼难”,到背街小巷改造点亮“回家路”;从增设便民停车场破解“停车难”,到打造口袋公园拓展“绿色空间”……一项项惠民举措如春风化雨,浸润着城市的每个角落,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城市管理的核心是人。从一张餐桌到一座城市,乐都区的实践印证,城市管理的核心在于让市民共享幸福温暖。当精细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同频共振,当城市发展与民生需求精准契合,这座高原小城以务实举措深耕民生细节,从细微之处着手,以点带面、由浅入深,精心绘就了一幅充满烟火气、人情味与幸福感的现代化城市新图景。

--> 2025-05-14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66946.html 1 “小餐桌”彰显大民生 /enpproperty-->